住宅租金的稅項扣除簡介

為減輕私人住宅租戶稅務負擔,政府已於2022年6月30日刊憲立法,以訂定在2022/23課税年度開始實施的住宅租金扣除辦法。   2022/23課稅年度開始,納税人可獲扣除他本人或由其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根據住宅處所的合資格租賃而繳付的租金,每個課税年度可扣除款額最高為10萬元,如屬合租,扣除額會按合租租客人數比例計算,而如已繳租金的租期只佔課稅年度的部分時間,會按實際租期計算。此外,納稅人需留意稅務條例列明扣除不適用的情況。以下將列出幾個常見不符合扣除資格的情況:   - 租賃的租約沒有根據《印花稅條例》加蓋印花; - 有關租賃的業主為納稅人本人或其同住配偶,或特定的關聯方,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 有關租賃的由納稅人的僱主或相聯法團支付或退還; - 納稅人或其配偶就有關處所與業主簽訂了租賃購買協議等。   篇幅所限未能把所有條例內容列出,閣下可於指定時間致電義務稅務諮詢服熱線8193 0866查詢更多。     劉湛深 特許稅務師 劉國安劉湛深會計師行 2023年5月27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不同意稅局評稅結果要如何應對?

在一個的課稅年度中,納稅人最緊張的時刻就是收到評稅通知書的一刻!如果你發現評稅通知書上的應繳稅額不妥,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冷靜應對。   情況一:如你不同意該評稅結果,你必須在評稅通知書發出日期後的 1 個月內以書面提出反對評稅,並清楚說明反對的理由。請注意,除非你同時向稅務局提出暫緩繳付稅款要求並取得局方批准,否則即使你已提出反對評稅,你也必須於繳稅限期前繳付稅款。並等待稅務局因應你提出反對評稅而作出的回應。   情況二:如你發現評稅錯誤是由之前填寫報稅表時有錯誤或遺漏而引致的,你必須以書面向評稅主任提出更正相關錯漏,並參考稅務局網站中所列的各種錯漏情況下如何更正或提交補充資料的詳細說明。     黃智威 特許稅務師 畢馬威稅務服務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5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物業稅有咩費用係可以扣除?

物業稅是向將其物業出租的業主徵收的稅項,按照物業的應評稅淨值以標準稅率計算。以下是業主可以扣除的相關開支: 1. 差餉:如果差餉由業主支付,已支付的差餉 (但不包括已獲寬免的差餉)是可以扣減的。然而地租是不可扣減的。 2. 不能追回的租金:任何在有關年度內確定為無法追回的租金可獲扣減。若日後收回不能追回的租金時,納稅人須把該筆款項當作收回年度的出租收入,並在該年度的報税表內申報。 3. 修葺及支出的標準免税額 :扣除由業主支付的差餉及不能追回的租金後的出租收入餘額的20%可作為維修和支出津貼。 即使納稅人在相關課稅年度沒有為有關物業進行修葺或支出任何開支,納稅人仍可以享有20%的標準免稅額。反之,若納稅人的實際維修或其他支出超過標準免稅額,那麼超出的部分是不可扣減的。     鍾展坤 特許稅務師 展群稅務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4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有那些報稅扣除額不能重覆申請?

報稅季節到了,想交少一點稅,除了善用本身的免稅額之外,當然希望盡用扣除額。但不說不知,有些申報不能同時申請,又或有先後次序,納稅人填寫時宜多加留意。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供養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免稅額。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就要與他們預先「夾清楚」各自填寫供養的人士,一位被供養者每個課稅年度只能被一位納稅人申請一次扣除,若不能達成協議,則任何一方都不會獲考慮扣除。   另外,如果家中長者是住在香港境內持牌的護老院,納稅人可以申請長者住宿照顧開支,但注意不可同時申請供養父母免税額,兩者只能選擇其一。   最後就是住宅租金的税項扣除,如納稅人或其同住配偶在港已持有私人物業,或為政府資助房屋單位的租客或認可佔用人,則不可以申請扣除租金扣除。     吳錦華 特許稅務師 吳錦華會計師事務所 2023年5月23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遞交報稅表後發覺填寫的資料不正確怎麽辦?

如果你遞交報稅表後發現填錯或填漏報稅表內容,首先不必緊張,只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處理和應對就可以了!   情況一:如你透過互聯網提交報稅表而尚未收到有關評稅通知書的話,你只需登入「稅務易」帳戶後,選擇「xxxx/xx 課稅年度報稅表的補充資料」方格,並清楚注明有關更正事項或補充資料事項的詳情。   情況二:如你提交的是紙質報稅表而尚未收到有關評稅通知書的話,可以書面向評稅主任提出。 請注意,各種錯漏情況的更正或提交補充資料方式會有所不同, 請參閱稅務局網站。   情況三:如果你是在收到有關年度的評稅通知書之後才發現錯漏,你需要以書面向評稅主任提出更正該錯漏。   當然,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請在提交報稅表前盡量確保所有資料正確無誤!     黃智威 特許稅務師 畢馬威稅務服務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2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第一次交稅要填咩表格?

根據稅務條例第51(2)條規定,除非已收到稅務局發出的報稅表,否則任何應課稅人士應於有關課稅年度的評稅基期結束後四個月內,以書面或傳真通知稅務局其需就該課稅年度進行課稅,並要求發出報稅表。該名應課稅人士需要在通知中詳列以下各項資料: 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和電話號碼; 受薪人士需提供僱主的全名和商業登記號碼或提交僱主填報薪酬及退休金報税表(56B)副本。(可使用IR6167表格作出通知) 業務經營人士需提供經營業務的名稱和商業登記號碼。(可使用IR6168表格作出通知) 物業業主需提供有關課稅年度、差餉估價編號和物業地點的資料。(可使用IR6129表格作出通知) 如果您收到稅務局發出的通知書(IRC6106表格)及資料附頁(IR1397表格),請參閱並使用通知書或資料附頁末端的回覆部分/表格通知稅務局您須要課稅。     鐘展坤 特許稅務師 展群稅務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0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你需要知道的四件報稅事

三年疫情混合辦公模式湧現:KOL、Youtube、Slasher,但別想自由工作模式便不用報稅!事實是如你的收入超出個人免稅額,即使炒散或以現金出糧都要報稅。若稅局查出支付一方有出糧紀錄,更可在應繳稅上增加罰款。   另外,每年五月都是稅局發出綠色炸彈的時間,假如你收不到報稅表但收入超出了年度的基本免稅額,按稅例需要在課稅年度4個月內主動通知稅局要求發出報稅表,否則也有機會被檢控。   一個小貼士是稅局會建議夫妻如何報稅,重點是當你在報稅表上剔上合併報稅,稅局便會自動為夫妻計算最佳方案,並建議你們該合併還是單獨報稅。   父母在職或正在領取津貼如生果金等並不會影響納稅人申請免稅額資格,重點是父母通常在香港居住。     吳錦華 特許稅務師 吳錦華會計師事務所 2023年5月19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報稅都可以電子化?

香港人咩都追求速度!用電子報稅就啱喇,簡直係快、靚、正!   電子報稅嘅適用條件非常簡易。只要於有關年度內符合以下條件嘅「稅務易」帳戶持有人就可以用電子報稅: - 沒有就全部或部分受僱入息申請豁免徵稅; - 並無擁有總入息超過$2,000,000的獨資經營業務; - 並無任何根據《稅務條例》第20AE、20AF、20AX及 / 或20AY條被視為應評稅的利潤; - 未有就該年度取得任何關於他 / 她的稅務事項的事先裁定;及 - 在該年度並無根據《稅務條例》第49(1)條或49(1A)條所指明的安排申索任何雙重課稅的寬免。   於網上提交個別人士報稅表嘅好處包括: - 提交報稅表期限自動延期一個月; - 享用預填資料服務*,節省報稅時間; - 於提交報稅表前估計應繳薪俸稅稅款*,為應繳稅款作早一步準備。 *只適用於2021/22課稅年度報稅表   電子報稅當然唔止以上嘅好處,想再發掘多啲,就即刻試用電子報稅啦!     林啟銘 特許稅務師 啟晴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2022年6月30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善用免稅額慳更多稅

是次會介紹政府在2019/20課稅年度新增的三項可扣稅項目,包括自願醫保計劃保單保費、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與及合資格年金保費。 1.自願醫保計劃保單保費 除擁有醫療住院保障外,可享每年上限HKD8,000扣稅額(按每名受保人計算),現有受保人可將住院和手術的醫保計劃,轉移至認可自願醫保計劃。 申請人可為自己和指明親屬購買計劃,其保費可用作稅務扣減。 2.自願性可扣稅強積金供款 (TVC) TVC扣稅上限每年HKD60,000(與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合算),可因應讀者情況不定期、不定額供款,其供款可隨時、減少、停止或重新開始。 3.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 可選擇5年或10年期供款,讀者可在年金領取期內定期收取年金。 納稅人每年上限扣除額HKD60,000(與TVC合算),以現時最高稅率17%計算,讀者每年最多或可節省HKD10,200稅項。       鍾展坤 特許稅務師 展群稅務有限公司 (2022年6月29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

合併報稅對我有好處嗎?

已婚人士及其配偶選擇合併報稅,顧名思義就是將夫婦兩人的入息和免稅額合計以進行評稅。當兩人其中一方的入息比其享有的免稅額為低時,合併報稅將帶來好處。舉個例子:   2021/22課稅年度 (港元) 納稅人黃先生 配偶黃太 合併報稅 收入 332,000 62,000 294,000 免稅額 個人免稅額 132,000 132,000 264,000 應課稅入息實額 200,000 0 30,000 應繳稅款(稅款寬免前) 16,000 0 7,000 應繳稅款(稅款寬免【以港幣10,000元為上限】後) 6,000 0   大家可能會憂慮「站錯邊」。然而, 若合併評稅不能减省稅款,評稅主任則會為兩人以分別評稅的方式計算應繳稅款,因此不用擔心因選擇合併評稅而多繳稅款。 需注意,即使選擇合併評稅,兩人仍然需要各自提交報稅表以申報入息以及申索開支和扣除額,兩人亦必須在報稅表上一同簽署選擇合併評稅。       黃智威 特許稅務師 畢馬威稅務服務有限公司 (2022年6月28日於頭條日報刊登)...
Read More